对于我们来讲,集装箱活动房最近频频的出现在我们的耳朵里,很多出不起租金的农民工或者初级打工者都住进了这些“小房子”,即使它还有很多隐患没有解决,但是不能不说它还是为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、一丝温暖。
近日,美国《商业周刊》列举出最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10年生活方式的20项重大发明。其中囊括了许多低碳新奇的创意,集装箱房屋赫然名列其中。其实,集装箱住宅在国外已经不是新鲜事,而且正在中国悄然兴起。一个集装箱稍微改造一下,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有窗有门的温馨小屋,这听起来很神奇,而且用起来很时尚。 坐在客厅里看星空 安妮·艾德里安在缅因州海岸拥有一套用集装箱改造成的房子。起初,她聘请建筑师亚当·卡尔金为自己设计新居。富有艺术想象力的卡尔金提议,不妨用废旧集装箱改建一套住宅。卡尔金用12 个废旧集装箱变了个“魔术”。虽然它们在外表上还没有完全脱离集装箱固有的形态,但箱子里别有洞天。 卡尔金在客厅设计了一面玻璃幕墙。艾德里安可以捧着咖啡,悠闲地坐在客厅沙发上仰望星空。艾德里安说:“这里让我感觉私密性很强,很时尚。它如此简单,却令我满足。” 环游世界的博物馆 据统计,2010年全球使用集装箱改装的建筑物增加了1倍以上。有建筑业内人士估计,未来1年,集装箱建筑的数量还会继续增长。在很多新锐建筑师眼里,它是一种由时尚艺术推动的新趋势。 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、建造了一座游牧博物馆。它的主体结构全部使用集装箱等可再生资源建造。游牧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,由100多个集装箱组成。色彩艳丽的箱体拼成近5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,废旧纸筒装饰展厅天花板。这是一个可以迁徙的艺术展厅,2005年刚一亮相纽约便引起轰动。此后它相继在东京等世界各大城市亮相。 设计师坂茂说,游牧博物馆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概念。他自信地表示,选用集装箱为主要建筑材料,是因为它们曾经四处漂泊,本身是一部环游地球的传奇。 86个箱子堆成酒店 2009年,一家英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建成了第一家集装箱旅店。这家旅店用了86个从中国运来的集装箱。内部的石膏板墙体、电路和卫生间等,在集装箱运送到英国之前就已经到位。建筑工人只需要像玩玩具一样,把各种组建拼装起来,酒店就建成了。 这家集装箱旅店有120间客房、一间酒吧兼咖啡厅。集装箱可以再利用,需要的时候只需拆开运到下个地点即可。据悉,建造一家传统的100个床位的旅店需要约500万英镑。用集装箱改建,可以减少10%的成本,而且还能节省时间。 集装箱商店也在世界各地频频亮相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家集装箱式彪马专营店。这家店共3层,面积超过1.1万平方米,其中还包括休闲区和2个露台。
山东一家企业在城郊一工地搭建了名叫“山东集装箱活动房”的板房,打算以每天六元钱的租金(包含水电费),出租给建筑工人们。这些特殊的板房,一共有10多栋。据我住在济南的一个朋友说,就在家后门不远处,就能看到“集装箱活动房”。这种住房虽然简易,但里面有做饭的地方,有桌椅板凳,生活很方便,既便宜,又实惠。在济南等地方,“山东集装箱活动房”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农民工临时住房。所以,当看到济南市的“住房集装箱”新闻,我有理由相信,这对那些尚住在透风漏雨工棚中的农民工而言是个好消息,至少这个冬天,会让一些工人感到温暖。在国外,集装箱住宅的创意早已得到广泛应用,一个集装箱稍微改造一下,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有窗有门的温馨小屋。在我国目前保障房供应较为紧张,或购买人有限制的情况下,推广住人集装箱,或许是未来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的有效途径。尤其是那些无力承担高房租的农民工,城市里的每一座高楼大厦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,可他们却在为基本的居住条件发愁。给他们留存一处不需支付太大成本的“集装箱住房”,满足其最基本的居住权利,是对城市包容精神的绝好诠释。正如网友所言,城市不是由高楼大厦拼凑的积木,而是一个由人组成的有机体,对外来人口多些体恤和关爱,才是一座温情美好的城市。诚然,“山东集装箱活动房”可能会存在安全、环境等问题,甚至,它也未必符合有关行业管理规定。但它毕竟能实实在在地温暖工人。只要相关部门将工作做得细致些,相信“集装箱住房”是能得到科学规范的管理的。
编辑:zhuli